人工智能与抑郁
日期:2021.03.22   来源:湖南检信智能
检信ALLEMOTION

人工智能与抑郁

 “那一天,我独自坐在江边想寻短见,20多个人给我发来消息,关心我的生死。我非常感动,在江边哭了好几个小时,最后回来了。”

一名抑郁症患者给黄智生发来消息,感谢“树洞救援团”的温暖给他勇气活下去。作为树洞救援行动发起人,黄智生已记不清多少次收到患者的感谢信。

“我看到了他们的痛苦和绝望。”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黄智生研究人工智能30多年,近些年,他尝试用人工智能技术找到有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并成立了“树洞救援团”。截至今年8月初,“树洞救援团”给1436名有自杀倾向的人发出了“关心信息”,有效阻止了662人自杀。

深受抑郁症困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而黄智生则以AI技术为棒,驱逐抑郁者心头的“黑狗”。

用机器人在“树洞”里找人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2012年,一个南京女孩因抑郁症自杀身亡,她通过“皮皮时光机”发出的这条微博成了很多人的“树洞”。夜深人静时,他们来这里吐露内心的悲伤——“好累”“好想死一死”“感觉不到被这个世界需要”“想在阳光明媚的日子,躺在草原上,与世界告别”……如今,这条微博留言已超过153万条。

2018年3月,黄智生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树洞”的报道,发现“树洞”里藏着大量抑郁人群。为了照见在暗夜行走的抑郁症患者,黄智生开发了一款“树洞机器人”,它能巡视“藏”在社交媒体中的大型“树洞”,并自动筛出具有明显自杀倾向的人群。从001号发展到004号,“树洞机器人”抓取数据的准确率提升到了82%。

黄智生拟定了一个自杀风险分级标准,从0级到10级,级别越高,自杀风险越高。“达到6级以上,机器人会预警,我们才去干涉。”黄智生说。

每晚10点,机器人形成的预警通报推送给黄智生,收到通报后黄智生会立即组织救援者。“每天能发现大概10个有自杀倾向的人,但我们只能救两三个人。因为缺人,救不过来。”他说。

黄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研究人工智能30多年。自2008年以来,他所在的团队开始与中国团队就语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随着研究深入,黄智生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抑郁症患者。在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合作中,黄智生萌生了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现有抑郁倾向人群的想法。

很多人不理解黄智生,“你其实可以做更热的研究,发更好的论文,甚至挣更多的钱。”但黄智生说:“看到想要自杀的人,如果不去救,内心会很痛苦。”

004号“树洞机器人”准确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我暂时还没有升级机器人的想法。技术上有价值的东西,未必对社会效益很大。”对黄智生来说,与其一味地追求机器人抓取数据的准确率,不如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拯救已发现的轻生者。

关爱和重视比技术更重要

山东女孩小吴因感情受挫引发抑郁症,2018年4月底她发微博说要在五一期间烧炭自杀。正在筹备“树洞救援团”的黄智生得知消息后,非常焦急。他马上成立了救援小组,展开了第一次救援行动。

经过一夜搜寻,志愿者们找到了小吴的联系方式。在安抚小吴情绪的同时,志愿者每周给小吴送鲜花,陪她聊天,倾听她的烦恼。一段时间后,志愿者团队以为小吴好转并且放弃自杀念头时,却得知噩耗——2018年6月17日,小吴在微博上留下一句“Bye Bye”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次救援行动只让小吴多活了47天,这成了黄智生心头抹不去的悲伤回忆。“她用生命告诉我,救人绝非易事。我们觉得,她背后还有很多没有讲出来的故事。”他说。

黄智生说,机器人只能发现想要轻生的人,但发现后怎么做才能保证他们坚强地活下去,机器人并不能给出答案。“患者需要长期的陪伴,需要家人的关爱和重视,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内心真正的痛苦。”他说。

此后,黄智生逐渐扩大了救援团队伍。最开始救援队伍中只有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单枪匹马”,现在有了医学团队、心理咨询师以及其他行业的爱心人士。

把患者救下来,和患者成为朋友,是黄智生后来总结出的“救人之道”。“在患者情绪崩溃时,志愿者会随时出现。”黄智生说,志愿者最长的一次陪伴超过1年,很多志愿者把自己亲手救下的孩子称作自己的“树洞宝宝”。

不过,也有志愿者由于整天接触大量负面信息,“情绪会崩溃”。为了缓解这种压力,黄智生建立了树洞行动快乐营和树洞关爱中心群,在群内鼓励大家分享“快乐的信息、快乐的事”。

黄智生说自己还没有崩溃,“也许是因为我内心比较强大吧”。

勇敢面对外界的质疑与误解

今年5月,“树洞机器人”监控到了甘肃姑娘小琴在微博上发出“死亡邀约”:“有人想一起跳河吗?”为了阻止小琴,“树洞救援团”志愿者李老师冒充自杀者,约定与小琴一起“赴死”,专门买票坐火车赶到跳河地点,最终成功阻止小琴和另外一个男孩的约死行动。

这是“树洞救援团”成立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救援。黄智生自掏腰包要给李老师报销往返路费,但李老师坚决不收:“黄老师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树洞救援团’上,一分钱都没有,我怎么会收你的钱呢?”

去年,来自湖北的17岁小焕因情感问题抑郁自杀,被“树洞救援团”发现并阻止。今年,小焕成为了“树洞救援团”的一名志愿者。

“像小焕这样的孩子不少。如果患者情况稳定,我们会把他们拉进微信群,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化解其他患者内心的痛苦。”黄智生说。

此前,一个高三女生联系到黄智生,想要成为“树洞救援团”志愿者。黄智生拒绝了她:“你还是个高中生,不行。”结果,执着的姑娘在高考后第一天就给黄智生打电话:“黄老师,我高考完了,不再是高中生!您让我成为志愿者吧,我也想救人!”

这让黄智生非常感动。“我看到了社会光明的一面,有一群温暖纯良的人与你一起拯救无助的生命。”

“但救人这件事也有风险,有时未必能成功,有时也会遭到误解甚至排斥。”黄智生说,“不过相比较拯救一条生命,这些质疑并不重要。”

截至2019年8月,“树洞救援团”已有500多人。而这支不断壮大的力量,成为黄智生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唤醒公众对抑郁症患者的理解

一位患者曾这样形容自己的重度抑郁:你们知道我有多痛苦么?我就像双手双脚被捆结实了后被扔进海里,不断地下沉、下沉,海水的压强不断地叠加在我胸口,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一直沉到深海。

在我国,每年约25万的自杀人群中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从时间上来看,几乎每20秒就有一人因抑郁症自杀。

黄智生说:“‘树洞救援团’最大的心愿,是让抑郁症患者感受到世上还有人在关爱他,同时告诉全世界,抑郁症真的是一种病。”

“抑郁症和癌症一样,是一种病。不同的是,癌症患者唤起的往往是同情,抑郁症患者却常常要承受周遭的不解甚至鄙夷。”黄智生感到痛心,很多人觉得抑郁症患者是“矫情”“吃饱了没事做”“胡思乱想”“装的”……

黄智生希望更多人关注抑郁症患者的故事,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树洞救援行动”。“救不了人没关系,至少不要说伤害他们的话。”他说。

不少人邀请黄智生开班授课,甚至有一家线上医院找上门来,希望通过AI技术在网上向抑郁症患者推销药物和心理咨询服务。黄智生拒绝了:“抑郁症患者本来就已经很困难了,不能干这种事。”

在黄智生看来,除了理解和尊重,抑郁症患者最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陪伴。“很多抑郁症患者背后都有一个病态的家庭,由于缺乏关爱,他们认为自己不配、不值得活在世上。”

“请保持自己内心深处的光,因为你不知道会有谁借此走出黑暗。”采访即将结束时,黄智生呼吁更多人加入“树洞救援团”。


相关推荐
  • 检信智能圆满完成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的参展工作
    检信智能圆满完成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的参展工作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于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示会全面展示了科技创新成果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实验室设备、信息化设备及教学软件、功能/学科教室设备,AI心理测评、音体美设备等,涵盖教育领域各个应用场景。参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255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3%。 检信ALLEMOTION 多维度心理情绪测评系统依托机器红外视觉识别技术采集人脸视频数据,结合心理计算大模型及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架构,预测筛查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本次展会与广大客户群体深入交流学习,获得了很多用户意见及认同,对我们检信品牌AI心理情绪识别具有很大的价值与作用。 湖南检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语音情绪识别,人脸表情识别,面筛情绪识别,眼动情绪识别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的人工智能型企业,并结合湘雅医学院心理专家团队心理情绪分类模型,首创检信 Allemotion OS心理情绪开发平台, 应用开发有多维度AI心理测评系统、岗前安全评测系统和心理意图分析系统等主导产品。 检信智能聚焦于心理情绪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经过8年的企业创新发展历程,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2019年获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1年获得国防科大国科平台优秀创新奖,2022年非接触式无创伤心理情绪监测核心技术荣获国家科技部发明创新创业成果二等奖,2023年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4-10-31
  •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心理测量专委会中国心理学会2024年10月21日 09:01北京在人工智能时代,心理测量与测验领域历经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已经被广泛用于心理测量指标的开发、心理测验工具的研制及优化。人工智能在心理测量与测验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心理测量与测验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为心理测量与测验的创新和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定于2024年12月13日至12月1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心理测量与测验”,会议将重点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心理测量与测验的新趋势、新动向和新发展。大会将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系统介绍心理测量与测验的前沿方法、技术及应用成果。热忱欢迎各位学界同仁和研究生前来参会。一会议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心理测量与测验二会议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贵州师范大学承办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协办单位:凯里学院、贵州省社会心理学学会顾问:车宏生、余嘉元、戴海琦大会主席:赵守盈学术委员会:张敏强(主任)、甘怡群(副主任)、董圣鸿、傅根跃、王力、黎坚、曾平飞、涂东波、骆方组织委员会:方平(主任)、徐建平(副主任)、罗峥、卞冉、陈海平、程超、杜林致、李英武、李中权、彭恒利、孙健敏、董长江、王蕾、肖玮、谢晶、闫巩固、张颖执行委员会:罗禹(主任)、陈维、罗杰、程刚、曾练平、高旭亮、刘国庆、赵鹏娟、许爽、裴子钊、姚成奎三会议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1.会议时间:2024年12月13日至12月15日。13日全天报到,14-15日正式会议。2.会议地点: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东校区。3.会议日程:日程安排简表见附件,具体日程在第二轮通知中公布。四论文投稿本次年会设主旨报告、分组报告、研究生论坛等环节,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同学及各界人士踊跃投稿。1.投稿截止日期:2024年11月30日。2.投稿提交方式:会议摘要请发送至邮箱psychometric2024@163.com。提交时邮件主题及投稿文档请命名为“×××(第一作者姓名)参加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会议摘要”。3.摘要写作格式要求如下:(1)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中文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英文用Time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字,不超过800字。1.5倍行距。(2)论文摘要内容要求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电子邮箱地址、联系电话、摘要全文(其中,关键词3~6个,之间用逗号分开)。五会议注册缴费1.会议注册费标准:参会代表1000元,中国心理学会在册普通会员800元,在读全日制学生(凭学生证)500元,中国心理学会在册学生会员400元。2.本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收费并开具发票,具体缴纳方式在第二轮通知中公布。3.参会代表在会议期间的交通费和住宿费均自理。六参展单位邀请诚邀相关学术界与产业界人士参加本次会议,热忱欢迎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会,共同推动心理测量与测验的研究及应用发展。请有意参展的单位于12月6日前发送邮件至psychoassessment@163.com或联系罗老师(电话:18786670954),邮件主题“心理测量与测验年会参展”,请附单位基本情况介绍、相关业务说明等。七会务组联系方式陈维(贵州师范大学),15285959353罗杰(贵州师范大学),18786670954罗峥(专委会秘书处),13661135915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贵州师范大学2024年10月21日
    2024-10-21
  • 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眼动心理专委会中国心理学会2024年10月20日 09:02北京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拟于2024年12月21日-22日在河南新乡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河南省心理学会、河南大学心理学院、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协办。诚挚邀请眼动研究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本次大会。一、会议主题数智时代眼动追踪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二、会议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协办单位:河南省心理学会、河南大学心理学院、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 席:白学军(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席:陈庆荣(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国杰(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闫国利(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 书:张慢慢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陈黎静、陈栩茜、陈中廷、崔磊、丁锦红、高晓雷、高笑、高在峰、谷璜、顾俊娟、韩海宾、侯友、胡笑羽、贾磊、贾宁、江新、姜英杰、康廷虎、李兴珊、梁菲菲、梁竹苑、林楠、刘萍萍、鹿士义、彭微微、屈青青、申薇、隋雪、谭滢滢、仝文、王福兴、王敬欣、魏玲、闻素霞、吴岩、熊建萍、杨海波、杨锦绵、药盼盼、臧传丽、张锦坤、张慢慢、张运红、周钧毅、周蕾会议筹备组:罗红艳(组长)、陈勇(组长)、苗学杰、康淑霞、肖广军、衡书鹏、刘小先、全金梁、张晓阳、熊建萍、孙文梅、张振、张炀、张利会、党清秀、李双双、张瑞、李云云等三、会议时间、地点及日程安排1.会议时间:2024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2.会议地点: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3.主要日程:12月20日,全天报到。12月21-22日,开幕式、大会报告、分组报告、闭幕式。四、会议征稿1.征文主题本次会议征文涉及借助眼动技术开展的相关研究,主题涵盖但不限于眼动控制机制、语言加工、场景知觉、社会发展、跨文化研究、特殊群体发展、人因工程、广告/消费心理、驾驶行为和运动心理等。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研讨如何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理论与行为研究。2.投稿要求本次会议将设主题报告、分组报告等学术交流环节,欢迎专家学者、老师、同学及各界人士踊跃投稿。会议摘要以电子文稿形式提交,具体写作格式要求如下:(1)会议摘要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以Microsoft Word编辑。中文用宋体5号字,不超过800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号字,不超过800字。单倍行距。(2)摘要内容要求包括:摘要题目、作者姓名、作者通讯地址(含单位全称、院系部门、所在城市、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地址、联系电话、摘要全文(其中,关键词3至6个,之间用逗号分开)。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摘要格式。请将论文摘要电子word文档发至会务组专用邮箱hnupsycho@126.com。邮件主题及投稿文档命名为“×××(第一作者姓名)参加眼动专委会2024学术会议摘要”等字样。投稿截止日期:2024年12月10日。3.欢迎专家学者组织会前/会后工作坊,有意组织工作坊的老师请与会务组联系商议。五、会务事项1.参会人员欢迎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其他分支机构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师、研究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参会。2.注册缴费(1)会议注册费标准:中国心理学会在册普通会员1000元,非中国心理学会会员1200元,中国心理学会在册学生会员500元,在读全日制学生(凭学生证)600元。(2)本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收费并开具发票,缴费方式详见第二轮通知。(3)参会者会议期间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六、会务组联系方式联系人:刘小先(河南师范大学),13569853542张振(河南师范大学),17737355922张炀(河南师范大学),17537417138联系邮箱:hnupsycho@126.com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10月20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