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人心理健康评价发展历程
我国军人心理健康评价维度主要经历了心理症状评估、量表本土化研究、多维心理健康评估等发展阶段。①心理症状评估阶段。从90年代起,我军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以心理症状为理论基础,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对于大范围官兵心理健康进行测评与研究,并在1994年建立了我军较成体系的心理健康标准《部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和标准》,在1999年建立了中国军人SCL-90的常模。该标准提出军人的心理健康主要考察心理症状指数和心理操作能力指数,前者主要通过SCL-90来考察,后者主要通过瑞文智力测验和运算能力、数字译码、目标瞄准追踪、注意广度量表来测查。这一阶段采用的量表虽然在国际范围内应用较广,也具有公认较高的信效度,但缺少对中国文化、中国军队文化背景的考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心理状况。②量表本土化研究阶段。2007年,张理义等在SCL-90、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及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等基础上,根据我军特点编制了《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包含98项条目及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神经衰弱、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掩饰9个因子,用以评定军人平战时心理健康状况;2009年涂德华等[21]从心理健康的疾病观出发,编制了《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主要用于士兵精神疾病的预测和筛查。可见,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纳入了对中国军队文化的考量,但基于消极心理健康取向的测评量表比较的是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始终局限于精神病理学的视角,更倾向于军人心理状态的适应维度,缺少对其积极发展维度的衡量。③多维心理健康评估阶段。近期,乔红霞等结合官兵的心理特征、部队特有的社会角色,以适应和发展作为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编制了包含90个项目、10个维度(其中适应性包括环境适应、角色适应、人际适应、训练适应、退役适应5个维度,发展性包括认知灵活、情绪稳定、乐群敏行、好胜敢为、自我修复5个维度)的《军人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纳入军人个体在军事作业环境中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军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可能的保护性因素进行评估。冯正直等分析国内外文献,结合基层官兵和军事心理学专家调研,认为军人心理健康的评价从3个维度来进行,即: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质。这3个维度分别表现为呈递进关系的心理健康的3个阶段:适应、平衡、发展。